千年侗寨杰作!不用一钉的鼓楼如何成为“活建筑史书”
来源:凤凰新闻在线 浏览量:1038
分享到微信:
二维码

       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的肇兴侗寨,始建于北宋,是我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寨子里矗立着五座飞檐重阁的雄伟鼓楼,它是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杰出代表,也是侗族人生活智慧的生动表达。让我们了解侗寨最标志性的建筑:鼓楼。

8.jpg

  侗族人说,看到鼓楼,就看到了家乡。在肇兴侗寨,鳞次栉比的吊脚楼间,五座高大的鼓楼拔地而起,分外醒目,就像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如果把依河而建的寨子,想象成一条前行的大船,五座鼓楼正好分布在船头、船篷、船舱、船帆、船尾的位置。

  位于“船尾”的信团鼓楼最为高大、华丽。它共有11层,高24.37米,每层的截面逐渐收缩,层层叠叠的檐口,挑出人字形的斗拱,就像一座多角的宝塔,庄严又挺拔。它是侗族人记录自然的诗:内圈的四根大柱,象征四季流转,外层的十二根檐柱,是一年的十二个月,檐板上画的,是在青山稻田间耕作歌唱的快乐情节。在古时候,它还是侗族人传递紧急信息的“烽火台”。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些负责建造木构建筑的师傅,被尊称为“掌墨师”。

  黎平县肇兴镇纪堂村掌墨师 陆德怀:掌墨,是一门木工技艺,在我们侗寨,掌墨师既是房子的建造师,也是设计师,掌墨师不用图纸,每一个尺寸,每一个大小,他都记在脑子里,清清楚楚。

  57岁的陆德怀是一名掌墨师。设计鼓楼,他只需要测量地基,然后就只靠一个墨斗盒、一把测量尺、一把细竹刀,在木料上精准标出梁、柱、椽、枋、板等结构部件。他告诉我们,修一座这样的鼓楼,需要用一万多个木构件,但不用一颗铁钉,甚至连木楔都不用,全靠榫卯咬合衔接,不仅严丝合缝,而且坚固无比,不斜不朽。

  这里有句话叫,先有鼓楼后有寨。鼓楼是侗寨最标志性的建筑,也是侗寨的寨胆和寨魂。民居是围着鼓楼一层一层建的,侗族人的日子也是围着鼓楼过的。鼓楼是大家社交的会堂,也是娱乐的地方.

  傍晚来临,鼓楼内会聚起歌队,唱响侗族大歌。“布谷催春”的天籁之音,在鼓楼内盘旋,余音绕梁,吸引了天南海北的游客驻足倾听。游客们都说,想了解侗族,一定要来鼓楼,在长凳上安静地坐坐,这里是最能感受侗族文化的地方。如今,仅肇兴侗寨所属的贵州黎平县,就有各类鼓楼429座,多年来它们备受呵护、修缮如初,如星辰散落青山绿水间,承载着悠悠古韵,焕发出勃勃生机。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689-737

在茶汤表面画熊猫?外国青年体验中国传统“茶百戏” 英烈纵无名,山河永不忘! 唯一不含草酸的“野菜”,铁是菠菜的几倍,现在正当季,别不懂吃 河南嵩县:春色满湖城 黄河壶口瀑布变“清”了 “清流飞瀑”美景如画
低空旅游迎政策利好 “City Fly”有望接棒“City Walk 中西医监测智能手表为人民健康送福利 奋进、美丽、温暖,在正能量里“邂逅”中国模样 钟南山呼吁:不要为节约吃剩饭剩菜 父母的眼界和观念对孩子起决定性的作用
贵州百里杜鹃“祭花神” 非遗魅力引游客 “土特产”里的乡村振兴密码 “演艺+文旅”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给予孩子自由成长,才是父母该做的事情! 清明前后抓紧吃这菜!鲜过韭菜,错过等一年
千年侗寨杰作!不用一钉的鼓楼如何成为“活建筑史书” “美美与共”艺术展在巴基斯坦举行 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活动21年累计回收超1800吨 江苏长江(湿地)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工作推进会召开 从“扶智”到“铸魂”——援青教师扎根雪域高原
雷军被夸逆生长自曝减肥初衷:英语不好已让母校蒙羞 不能形象欠佳 小小羊肚菌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 千亩菠菜迎丰收 产业振兴正当时 托管服务助春耕 乐享春光
吉州窑:传承千年制瓷技艺 福建泉州:古桥红树共潮生 易过敏人群如何过好春天? 宋才发教授在“第七至八期中国杰出人才样本研究授牌仪式暨第77期全国廉政法治建设研修班开班仪式”上的点评发言 中国杰出人才样本研究颁证仪式暨第77期全国廉政法治研修班在京举行
从支教老师到社区“当家人”新疆何以成故乡 城乡融合,双向奔赴天地宽 海南三亚:“太空种子”迎来收获季 你家娃每天睡几个小时? 文化中国行丨妙手神针绣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