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 赶大集” 看各地热闹非凡活力满满
来源:凤凰新闻在线 浏览量:6176
分享到微信:
二维码

      民谚称,“二十七,赶大集”。在传统习俗中,过年有“忙年”一说,家家要赶大集准备年货。春节前,在全国各地,大家尝美食、买年货,感受冬日里的热闹与温情。

  【买年货 重温热闹的乡愁】

  山东因地制宜推出了黄河大集、运河大集、海洋大集等乡村集市品牌,除销售特色商品,还在大集上举办年俗节庆、电商直播、民间艺术展演等活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让人们重温那份热闹的乡愁。

  源于汉、兴于唐,延续至今的济南南部山区仲宫大集热闹非凡。“大集充满生活气息。在这里,可以放慢脚步,和摊主讨价还价,这是线上购物难以替代的体验。

  乡村大集不仅是一个买卖场所,更是一种文化延续,一种生活态度。这个承载着无数代人记忆的地方,正以它独有的方式讲述着过去与现在,成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情感纽带。

  【上列车 体验别样的大集】

  随着春节脚步的临近,大街小巷年味渐浓,在通化开往集安的4347次列车的列车大集上更是如此。4347/4348次列车是往返于通化和集安的公益性慢火车,每天早上7时35分由通化站始发,是两地之间唯一的一对旅客列车。此前,沿线居民经常乘车去集安售卖山里的特产。

  2013年,随着乘坐列车前往集安销售山货特产的村民数量逐渐增加,担当该次列车乘务的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长春客运段客运十九队就按照每月一次的频率,办起了列车大集。

  4347次列车,只见车厢里喜气洋洋、年味十足。村民大包小裹地带上自己采摘的特产上车售卖,叫卖声此起彼伏。

  “这榛蘑都是纯天然的,炖着吃、炒着吃都行”“松子就剩这两斤了,你拿着给你便宜点”……榛蘑、猴头菇、刺五加、板栗、榛子、松子等品种都是列车大集上的热销品。

  列车长张丽娟说,每到冬天,列车途经的果松镇、石湖镇冰雪很大,车辆出行不便,更是常有大雪封路。“我们开行的慢火车,可以让沿途村民及时把山菜、蜂蜜等土特产带上火车,在火车上进行售卖。”

  “由于大集的出现,来往旅客在列车上就能买到质优价廉的当地特产,原来许多准备去市集上销售山货的村民经常在列车上就把山货销售一空。”张丽娟说。

  “上火车进行售卖,省下了进城赶集路上的时间,而且这车票也便宜,从果松镇上火车,车票要7块钱,往返才14块钱。这一趟下来还赚得不少呢,我也正好顺道去城里采购点年货。”售卖山货和特产的齐大姐说。

  这趟列车刚开始还只是在列车上售卖,后来很多买过的回头客想要再次购买。张丽娟还帮助乡亲们和旅客建立了微信群,有需要什么货品的就在群里问一下,商量好就可以邮寄到家。

  12年的时间,4347/4348次列车从沿线百姓出行的“便民车”,变成了他们增收的“幸福车”。

  【看表演 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英歌是广东潮汕地区的传统民俗舞蹈,融汇戏剧、舞蹈、武术等多种元素于一体,表演气势澎湃,又被称为“中华战舞”,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日,在广东,两个小女孩向观众们展示英歌舞经典“蛇步”,看起来轻松有力。网友:这是刻在骨子里的传承!

  在美食年货大集上,由村民自制的馓子、油饼、小吃等特色美食及自家种植的农特产品在让游客品尝地道乡村风味的同时,家门口就能置办年货。书法家和摄影爱好者为村民书写春联、拍摄全家福,让传统文化的韵味触手可及。活动还特别设置了百叟饺子宴,邀请村中百位老人共同品尝饺子、欣赏戏剧,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温馨。

  赶集是很多人童年的记忆和难以割舍的乡愁。在冬日暖阳下的大集,目之所及是熙熙攘攘的人群、热气腾腾的小吃、摆满新鲜肉类蔬菜的摊位;耳畔听到此起彼伏的还价声,摊主卖力的吆喝声……令人心生温暖。

  “二十七,赶大集”。筹办年货的热闹过程,也蕴含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冀。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689-737

失眠多半是“肝火旺”,建议中老年:春天多吃2种青菜,养肝降火 清明假期第三天绿色低碳祭扫群众超600万人次 清明共祭轩辕黄帝 两岸血脉相连 春天这菜正当季,人称“养肝菜”,脆嫩鲜香营养高,别错过了 老年痴呆是吃出来的?医生坦言:3种饮食习惯会增加痴呆的风险
清明节假期首日各地接待现场祭扫群众3300多万人次 豆腐立大功?提醒:经常吃豆腐的人,不出半年,身体或有4个变化 重庆石柱:万亩晚熟柑橘助农增收 在茶汤表面画熊猫?外国青年体验中国传统“茶百戏” 英烈纵无名,山河永不忘!
唯一不含草酸的“野菜”,铁是菠菜的几倍,现在正当季,别不懂吃 河南嵩县:春色满湖城 黄河壶口瀑布变“清”了 “清流飞瀑”美景如画 低空旅游迎政策利好 “City Fly”有望接棒“City Walk 中西医监测智能手表为人民健康送福利
奋进、美丽、温暖,在正能量里“邂逅”中国模样 钟南山呼吁:不要为节约吃剩饭剩菜 父母的眼界和观念对孩子起决定性的作用 贵州百里杜鹃“祭花神” 非遗魅力引游客 “土特产”里的乡村振兴密码
“演艺+文旅”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给予孩子自由成长,才是父母该做的事情! 清明前后抓紧吃这菜!鲜过韭菜,错过等一年 千年侗寨杰作!不用一钉的鼓楼如何成为“活建筑史书” “美美与共”艺术展在巴基斯坦举行
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活动21年累计回收超1800吨 江苏长江(湿地)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工作推进会召开 从“扶智”到“铸魂”——援青教师扎根雪域高原 雷军被夸逆生长自曝减肥初衷:英语不好已让母校蒙羞 不能形象欠佳 小小羊肚菌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
千亩菠菜迎丰收 产业振兴正当时 托管服务助春耕 乐享春光 吉州窑:传承千年制瓷技艺 福建泉州:古桥红树共潮生